我系多項科研成果亮相2017年全國糧食科技活動周

作者:編輯:jltech11來源: 發布時間:2017-06-12點擊次數:

2017年5月22--24日,我系楊登想、葉敏、汪浩明等老師代表學院參加在河南鄭州主辦的2017糧食科技活動周——糧食科技“成果、人才、機構” 三對接活動。此次活動是由國家糧食局、中國科協、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全國婦聯共同舉辦,此次活動的主題為“發展糧油科技、增加優質産品、保障主食安全”。

      在此次活動中,展示出我系劉齊老師負責的“全谷物營養面條生産”、“谷物營養強化型米粉”、葉敏老師負責的“非均質嵌入式營養面條生産”以及彭汝生老師負責的“谷殼生物質燃料成型機研制及應用”等多項科研項目成果。

      “全谷物營養面條生産”項目主要以大米加工過程中所産生的大米副産品為研究對象,利用超微粉碎技術制作出适合添加到面粉中的替代品,以達到增加面條産品營養價值以及降低生産成本的目的。該技術推廣後,僅替代原料所節約的成本就有550元/噸成品面粉。并且具有以下優點:(1)充分利用大米加工産生的副産物,避免了資源浪費。(2)形成面粉替代品,降低10-20%的生産成本。(3)相比于傳統面條,其營養價值更高,産品品類更多。

   “谷物營養強化型米粉”項目成果由湖北省糧食局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支持。本技術主要将稻谷加工後的副産物(糠粉)分類搜集,然後将合适的稻谷加工副産物通過超微粉碎技術加工并添加到米粉産品中,以達到改善産品流變學性質、增加産品營養價值的目的。該項目推廣以後,能夠提高大米加工副産物(糠粉)的經濟價值約150元-180元/kg。該産品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與市場應用前景。

      葉敏老師負責的“非均質嵌入式營養挂面生産”項目主要是将小麥加工過程中産生的三等粉(次粉)按照一定的比例嵌入到面條中的産品,以達到增強面片間的粘合力,減少斷條率,提升面條的感官品質的目的。

      彭汝生老師負責的“谷殼生物質燃料成型機研制及應用”項目是設計一款能夠将燃料熱值與中質煤相近的谷殼生物質制備成穩定、易于存放的顆粒物質的機械設備。利用該設備制備的生物質燃料,燃燒時間長,熱能高、燃燒充分、排放環保,是一種高效、潔淨的可再生環保型能源。其每噸谷殼可增值250元/噸左右;副産品可以做肥料和建築材料。具有較好的資源條件、經濟效益同時在國内和歐美有着極其廣大的市場前景。

      上述科研項目累計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或實用新型專利7項。通過此次科技活動周活動充分展示了我系科研實力以及科研成果與企業對接的成果。在會後,我系汪浩明、葉敏老師參加了“中國好糧油”學術論壇,聆聽了與會專家對發展糧油科技,增加優質産品,保障主食安全,科技引領、支撐“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的報告。

© Copyright 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3044am永利集团-www.3044noc.com 版權所有 鄂ICP備19016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