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啟動“優質糧食工程” 糧油優質品率3年提升30%以上
湖北日報網訊(記者郭習松、通訊員衛掌帥)26日從在漢召開的全省“優質糧食工程”專題座談會獲悉,我省于本月開始正式啟動湖北“優質糧食工程”,力争通過三年努力,全省建設1000萬畝以上的綠色優質糧油種植基地,發展30個以上好糧油産品和品牌,農民優質糧油種植收益提高20%以上,糧油優質品率提升30%以上,糧油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水平明顯提升。
根據實施意見,從2017年開始,全省将按照“集中資金,重點扶持,示範引領”總體思路,通過省、市、縣各級政府全方位支持,率先在監利、棗陽、随縣、沙洋、天門、京山、潛江、黃梅、安陸、江陵10個縣市實施“優質糧食工程”示範縣建設。以後年份,根據中央财政補助資金情況,選擇30個左右重點縣市實施,并及時總結、交流推廣示範經驗,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全省“優質糧油工程”建設工作。未納入“優質糧食工程”示範的縣市,結合本地實際,積極開展“優質糧食工程”建設,并做好調查摸底、規劃設計等基礎準備工作。
據了解,每個“優質糧食工程”示範縣市建設目标是:發展優質綠色糧食生産基地20萬畝以上;在縣域内主推1-3個優質糧油品種,實行集中連片種植;對優質糧油品種實行專收、專存、優質優價,确保本地農民優質糧油種植收益提高20%以上、糧油優質品率提升30%以上;建成布局合理、能力充分、設施先進、功能完善、滿足糧食産後處理需要的新型社會化糧食産後服務體系;健全糧油産品質量追溯體系,及依托于糧食質檢機構,服務于社會和糧食全産業鍊的第三方檢驗檢測機制,幫助企業分等定級。
為實施好湖北“優質糧食工程”,26日,省糧食局聯合省财政廳還一口氣端出了4個配套實施方案,分别是湖北省“優質糧食工程”三年規劃、湖北省“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全省糧食産後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和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建設實施方案。
根據規劃,未來三年(含2017年),每個示範縣市和重點支持縣市通過競争性遴選的方式确定1-2家糧油加工龍頭企業同步創建“中國好糧油”示範企業,2019年查漏補缺,實現“中國好糧油行動”全省全覆蓋;力争在“十三五”末,建成布局合理、能力充分、設施先進、功能完善、滿足糧食産後處理需要的新型社會化糧食産後服務體系,形成省、市、縣糧食質檢機構和國有糧食收儲企業化驗室四級聯動的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以此推動湖北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糧食産業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