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心理學現象,你知道幾個?
1.酸葡萄效應
當自己真正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而産生挫折感時,為了解除内心不安,編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以消除緊張,減輕壓力,使自己從不滿、不安等消極心理狀态中解脫出來,保護自己免受傷害。
啟迪:任何一種事物都會有正反兩面,隻要起到暫緩心理壓力作用,使心理得以平衡,就有其實際意義,即"合理化"的酸葡萄效應。
當然,我們不能總是停留在此,事後應采取積極措施,解決問題。
2.飛輪效應
為了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使很大的力氣,一圈一圈反複地推,達到某一臨界點後,飛輪的重力和沖力會成為推動力的一部分。這時,你無須再費更大的力氣,飛輪依舊會快速轉動,而且不停地轉動。
啟迪:人在進入某一新的或陌生的領域的時候,都會經曆這一過程。如果要讓飛輪轉起來不花太大力氣,條件是要有足夠的堅持,這也意味着得用時間足夠來保證。
3.南風效應
源于一則法國寓言,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呼嘯,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寒冷,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因為覺得溫暖,繼而脫掉大衣,南風獲得了勝利。
啟迪:在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時,要特别注意講究方法。北風和南風都要使行人脫掉大衣,但由于方法不一樣,結果大相徑庭。
4.羅森塔爾效應
美國着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他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在一個班裡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後就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告訴他們的老師說,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過了一段時間,他又來到這所中學,奇迹又發生了,那幾個被他選出的學生現在真的成為了班上的佼佼者。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正是“暗示”這一神奇的魔力在發揮作用。
啟迪: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接受這樣或那樣的心理暗示,這些暗示有的是積極的,有的是消極的。在學校中,如果是長期的消極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會使學生的情緒受到影響,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對學生寄予厚望、積極肯定,通過期待的眼神、贊許的笑容、激勵的語言來滋潤學生的心田,使學生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那麼,你的期望有多高,學生未來的成果就會有多大。相應的,我們在家庭生活中也要很注意,多給予孩子較高的期望,培養孩子自尊心。
5.幸福遞減定律
當我們處于較差的狀态中時,一點微不足道的事情就會帶給我們極大的喜悅,而當我們所處的環境漸漸變好時,我們的需求。觀念、欲望等都會發生變化,同樣的事物再也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我們在其中再也找不到當初的幸福感了。
啟迪:生活越優越,别忘了憶苦,别忘了感恩,少一點欲望,多一點開心,幸福感才能長久地保存和延續。
6.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是指個體在社會認知過程中,通過“第一印象”最先輸入的信息對客體以後的認知産生的影響作用。
啟迪:在日常交往過程中,尤其是初次交往時,要注意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首先,要注重儀表風度,—般情況下人們都願意同衣着幹淨整齊、落落大方的人接觸和交往。其次,要注意言談舉止,舉止優雅,會給人留下好的印象。
7.酒與污水定律
酒與污水定律是指,如果把一匙酒倒進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進一桶酒中,你得到的還是一桶污水。
啟迪:一個正直能幹的年輕人進去一個混亂的部門,可能會被吞沒,年輕人要多接觸一些美好的東西,防微杜漸,堅決摒棄醜惡的東西。
8.蘑菇效應
踏出“舒适圈”很難。很多剛剛開始工作的年輕人,總覺得自己不受重視。打雜跑腿,端茶送水,還會受到很多指責、批評,甚至代人受過,或者幹脆被無視。指導和提攜,似乎總是落不到自己頭上。這種失落和碰壁感,如同被放置在陰暗角落裡的蘑菇一樣。
啟迪:蘑菇生長必須經曆這樣一個過程,人的成長也肯定會經曆這樣一個過程。達爾文曾經說過:要想改變環境,必須先适應環境。
當發現“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時,當一個人内心擁有無限藍圖,卻隻能在職場生涯的剛開始做着無聊的工作時,“前途茫然”的感覺,會持續着整個蘑菇時期——直到長得夠高夠壯,才會被人重視。